捣练图
书画收藏只有买真品、精品才能保值、增值。而仿冒品与真品像一对伴生的兄弟,鱼目混珠,真假难辨,书画作伪历代皆有,特别是现在大量的赝品、伪冒品充斥市场,使一些有经验的收藏者也难免上当。所以书画收藏投资既是一个收益高,也是一个风险大的投资。为了避免造成投资的损失,收藏者必须具备较深的鉴别知识。这里整理些稿子,权做交流,先聊聊中国画的材料。
书画创作用的宣纸,这类纸缣在每个时期都有它特定的工艺,如唐代的”澄心堂”纸,宋代的白麻纸,清代帝皇用的宫廷纸以及”汪六吉”等等,都有它们的特征,如果前代作品用了后代的纸,必假无疑。纸绢和墨色经过一定时间的作用,会产生”包浆”,这也是辨别书画年份的一个标准。要辨别各个时期的宣纸,就需要对宣纸的历史以及工艺有一定的了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有记:“詔降宣紙式下杭州,歲造五萬番。自今公移常用紙,長短廣狹,毋得用宣紙相亂。”这段文字的可解为:皇帝下诏,仿照宣纸的样式,在杭州每年造五万番。自此以后,公文的常用纸都使用新造的纸张,长短广狭,都不允许拿宣纸来扰乱。”,此亦是“宣纸”一词最早出现。可见,唐以前作品若是宣纸本,就要考虑了。唐代始有硬黄纸唐末五代有薛涛笺。到五代、北宋始有澄心堂纸,有黄白经笺,可揭开运用。宋代纸粗厚而且绵,宋版书纸质软。宋人书画多用澄心堂纸,它的纹路斜侧一边,隐有龙凤。卷册之类多用黄色经纸。高倍放大镜下,纤维明显,破坏较低,檀皮纤维肉眼可辨,纤维排列杂乱,空隙较大,纸质松散。这一时期,存世画作较少,一般都是现代宣纸做旧或清代宣纸仿作,后面说说清代宣纸特点。 元代建立后,南北统一,经济文化有所发展,尤其是以倪元林、王蒙、吴镇、黄子文等山水画派冲破传统宫廷画法的桎梏,提倡山水写意和泼墨豪放的技法,宣纸为此画法提供了广阔发挥和相象的空间,这就要求宣纸绵韧而坚、吸水润墨方面,要高于之前。同时,各种生纸的出现,最大程度的的发挥了笔墨的效果。明代,泾县宣纸步入重要的发展阶段。工艺日趋成熟.品种花色日愈增多,尤以宣德年间制造的宣纸最佳。此时期宣纸主料是青檀树、沙田稻草,宣纸细密白净,尤其以明早期宣纸为最,这一时期宣纸,檀皮含量较大,甚者100%纯檀皮,强光灯下,宣纸云团状密布,水墨效果极佳!明中晚期又有稻草成分,特别末期,稻草含量增加,这也是和檀皮原料的匮乏有关。清代宣纸是严格的按照传承工艺制作的,随着书画的盛行,对宣纸的需求量增加, 造宣纸的主要材料檀树皮匮乏起来,檀树的生长对环境的要求较高,主产地在皖南的宣城、徽州、池州等地,檀树生长最少达到3-5年,方可砍剥,且最初制浆工艺需8-10个月左右,这时用料较多的是易制浆沙田稻草 ,周期约3个月左右,这对商人是有致命吸引的。这一时期宣纸,云状纤维分布少,且稀薄,由于工序的繁复成熟,纸张质量不差。晚晴民国以后,纸张的工序又多了一些变化,原本自然炼白的工艺,因为漂白粉的应用,大大的缩短了周期,这一时期的宣纸虽洁白,放大镜下,檀皮纤维及沙田草纤维,都受到了很大程度的破坏,纤维呈锯齿状,几不可见,我戏称其“豆腐渣”。附宣纸纤维细节图,供研究。
图为宣纸纤维
伴随宣纸的产生,同时出现了一种纸张不得不提,即以龙须草为主料的书画纸,龙须草的制浆过程,与麦秸杆一样,都是通过破碎、打浆、漂白、烘干等,机器流水作业。由草变浆,只需二到三天时间。龙须草的成浆工序简单并经过强化处理,所以,它的杂细胞、杂物质含量多,不可避免地影响纸质。由于龙须草的性质较柔软,被制作成浆板后,只要用水浸泡,会很快溶解。书画纸厂家购回浆板后,由浆板浸泡成糊状,用打浆机将其打匀,即可入槽抄捞。同样,由浆板制成书画纸,也只需三天时间,也就是说,从龙须草到书画纸,它的全过程只有五天左右。至于书画纸的润墨性能,则完全在于其自身的易溶特性。和宣纸相比,书画纸的润墨形式表现为:不规则、不匀称;表现不出层次,只是一味地渗透。局部细节图如下:
图为龙须草纹路
绢,也是中国历代绘画一种主要材料。五代到南宋时期的绢,较前代有了发展和变化。从表面来看,除了单丝绢外,还出现了双丝绢的形式。这种双丝绢的经线是每两根丝为一组,每两组之间约有一根丝的空隙,纬线是单丝。唐代画家张萱存世作品《捣练图》,很完整的再现了唐代绢的生产工艺,及有一个捣练的工艺,由此可见,唐代绢在显微镜下,绢似应该是扁平的。宋代绢在织法上,横竖都是用单丝,而横线比竖线稍宽,在颜色上与深色的藏经纸相仿。这一时期的代表是“甄宓绢”,绢丝细密洁净。元代的绢总的说来比宋绢显得粗了一些,不如宋绢细密洁白,并且还呈现出稀松的状态。明代的绢总的看来也是比较粗糙。明代早中期有一种质量较低较稀薄的绢,由于这种绢太稀薄不易落墨,所以书画家往往先将其托上纸然后再进行书画创作。古绢由于历经年代久远,它的基本丝绢性已经消失,同时经过装裱后,无复坚韧,用指在丝绢上微微拖过,则绢如灰堆般起纵,闻之有古香,若古绢有碎纹,则裂纹横直,皆随轴势作鱼口形,且丝不毛,伪作则反之。旧纸,色淡而匀,表旧里新,薄者不裂,厚者易碎,否则都为伪作。
书画的鉴定,还可以看看印章与印面。现代仿制前人章,多用锌版制作使仿刻印章不易走样而显得更为逼真,为鉴定增加了难度。对于当代书画,仅从印章上去识别是靠不住的。专做古旧书画的人常专门收集旧印泥加盖其上。此外,了解制假的地域,也是识别真伪之作的一种途径。元代以后印泥是以油调朱而成;而宋代以前多用水印,以水调朱,南宋以后至元代也有用蜜调朱的。调治方法不同,印迹颜色也不同,以此可发现破绽,辨别真伪。
作者简介:水墨小山、墨玄,70年生于古玩世家,先后求学于故宫博物院、刘开渠艺术馆等知名老专家,主攻古代书画史论和书画鉴定研究,常撰写发表书画鉴定欣赏文章,参加各种学术讨论。现为雅昶国际拍卖(上海)书画部主任,文物艺术品鉴定师。
原文时间:2013/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