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市情
共青城地处昌九中段、庐山南麓、鄱湖之滨,素有“鄱阳湖畔的明珠,京九线上的名城”之美誉。是全国唯一以“共青团”命名的城市和团中央唯一授牌的“全国青年创业基地”,也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中国羽绒服装名城、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级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基地、中国绿色名区、全省低碳经济试点城市和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城市。现辖三乡镇一街道(甘露镇、江益镇、金湖乡和茶山街道),面积180平方公里,总人口17万人。
作为全国唯一以“共青团”命名的城市,共青城有着特殊的政治影响,江泽民、胡锦涛、李克强、朱镕基、温家宝、李鹏等90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莅临视察,关怀指导,寄语鼓励。1993年4月胡锦涛视察时指示“要把共青城建设成为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发区”。2009年9月李克强视察时要求“继续大力支持共青城发展,使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宏伟目标变成生动的实践”。2013年国庆节期间,李源潮同志视察时勉励“规划不错,照此干下去一定大有希望,希望你们创业创新创优,成为江西科学发展的一面旗帜,成为中国青年人的一面旗帜,成为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
共青城的发展主要历经了三个阶段:一是艰苦创业阶段。自1955年10月98名上海青年志愿者响应党的号召来此垦荒创业以来,来自五湖四海的几代共青人,创造了“崇尚科学、开拓奋进、坚韧不拔、艰苦创业”的共青精神,使共青成为全国农垦系统的一面旗帜和青年创业的典范。二是低迷徘徊阶段。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我国经济体制转轨,大量企业破产倒闭,人才外流,债台高筑。三是“二次创业”阶段。2002年,省、市明确共青管理体制,设立共青城开放开发区,作为九江市政府的派出机构。2010年9月设市,成为全国最年轻的县级城市之一。2008年8月江西省和团中央成立支持共青城发展领导小组,推动共青城发展步入了快车道,翻开了共青城发展的崭新一页。五年来,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位于全省和全市前列,地区生产总值由15.8亿元增加到80亿元,财政总收入由1.4亿元增加到10.97亿元,实现两年翻番,城乡居民收入翻了一番、分别超过3万元和1万元,成为江西最具发展活力的区域之一。
2013年,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提出“加快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共青先导区”,着力把共青城打造成为昌九一体化的重要支撑和支点。市委一届五次全会确立了“建好先导区、率先奔小康”的奋斗目标,明确了“发展领先、小康率先、生态优先、实干抢先”的发展战略,全市上下掀起了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热潮。当年,共青城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0亿元,增长12.5%;财政总收入突破10亿元,达到10.97亿元,增长34.6%,增幅九江市第二,实现两年翻番,总量在全省前进了9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99.6亿元,增长24.4%;外贸出口达到3.5亿美元,增幅九江市第一,先导区建设轰轰烈烈拉开了序幕。
二、全国青年创业基地基本情况
全国青年创业基地位于昌九高速以西,处于昌九工业走廊中段,昌北机场、九江机场辅翼两侧,距基地均只有半个小时的车程。
基地总规划面积为60平方公里,2008年8月份开始启动建设,09年10月份由团中央正式授牌。目前15平方公里的基础设施已建成,20平方公里的框架已全部拉开。基地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原有的山体、水体、植被,绿化率达到40%以上,内有一条长12公里,宽32米的工业大道,北连德安县工业园,南接永修军山工业园;有长5公里的共青城西大道,东连主城区,西接105国道,与过境的昌九高速、京九铁路、昌九城际轻轨实现联网,交通十分便捷。
截止到目前共引进项目126个,签约资金400多亿元。一期35平方公里的规划预计在今后的3-5年内全部建成,届时整个基地预计固定资产投资将达到60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700-800亿元,税收25亿元,安排就业岗位12万个。
三、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1、电子信息产业
目前已聚集赛龙、摩西、歧嘉、天翌光电等整机生产和配套企业40余家,产业涵盖手机整机生产、触控屏、线路板、模组、背光源、精密模具、壳料等,是“省级手机产业基地”。2012年,共青城整机产量达到2400万部,占全省手机产量的55%,出口额占全省90%,已连续举办了两届手机产业绿色发展论坛。
将于今年启动建设5000亩手机产业园,力争三年内引进手机企业50家以上,吸收产业工人6-8万人,手机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500亿元。
2、纺织服装产业
纺织服装作为我市的传统优势产业,现有纺织服装企业近30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5家,拥有“鸭鸭”、“回圆”、“深傲”、“天山雪”、“雪玉狐”5个中国驰名商标和一大批自主品牌,建成了全国第二个羽绒制品国检中心,羽绒制品及各类服装年产能5000万件(套),高档纺织规模30万锭,从业人员1.7万多人,是“中国羽绒服装名城”、“国家纺织产业集群试点地区”和 “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纺织服装)”。2012年纺织服装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7.5亿元,同比增长40%,占共青城整个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58.7%。
今年将继续加强与中国纺织服装协会、深圳纺织服装协会的对接,规划建设纺织服装创意产业园,并依托国家羽绒制品质检中心、国家纺织制品质检中心共青工作站、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共青分院,推动“鸭鸭”、“回圆”、“深傲”等一批品牌服装企业提升研发能力,增加市场份额。
3、现代服务产业
繁荣商贸物流。以纺织服装产业基地和羽绒服装名城为依托,加快规划建设国际服装城,推动国内外著名品牌进驻服装城,吸引国内外服装设计师、工作室聚集共青城,让更多消费者云集共青城。规划建设汽车销售、建材家居、服装辅料三个大市场,加快天虹商场、沃尔玛购物中心等项目建设,打造一批商业综合体和商品大市场,逐步形成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中心。
做大电子商务。出台《共青城市加快电子商务发展优惠政策》,全方位扶持电子商务发展。做优南大共青学院电子商务专业,支持共青科技职业学院设置电子商务专业,争取江西财大、省商务厅支持,创建电子商务学院,力争今年开工开课,加快培养电子商务人才。推进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建设,实现3栋电商楼宇投入运营,大力促进阿里巴巴、菜鸟物流等一批标杆企业落户共青城,确保全年网上交易额达到5亿元以上,力争三年内网上交易额突破100亿元。
发展现代旅游。完善《共青城市旅游总体规划》,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科普教育、生态体验等多种旅游资源,加强与省内外旅行社的营销合作,精心包装推介我市特色旅游。以中国羽绒博物馆、鸭鸭产业创新基地为依托,加快发展工业旅游。以鄱阳湖岸线、富华山4A景区、鄱阳湖候鸟观赏区、国际高尔夫球会、省级网球训练中心等为依托,大力发展养生休闲旅游。以“未来世界”为主题,规划建设文化娱乐城,加快引进相关项目落户。
培育现代金融业。规划建设现代金融服务中心,力促银行、证券、担保等金融机构入驻共青城,设立面向全省的中小企业股权交易中心、产权交易分支机构,启动创建青年创业银行,增设小额贷款公司,并推动现有小额贷款公司发展成村镇银行。利用省市融资担保平台,力争发行节能环保和城市建设等债券。鼓励金融机构开展股权质押、专利质押、订单质押等多种贷款业务,为中小企业融资拓宽渠道。加大私募基金创新园区扶持力度,吸引优质基金和优秀私募人才,力争全年新引进私募基金企业50家以上、募集资金突破40亿元,新增4家以上企业在场外股权市场挂牌。争取中国人民银行、外汇管理局等在共青城设立分支机构,建立政、银、企信息共享平台,推动企业加强信用构建和维护,量化企业信用评级,打击民间非法放贷等行为,优化金融环境。
目前共青城已有中航文化产业园、宏博总部经济基地、庐山国际高尔夫、网球运动中心、五星级格兰云天酒店、鄱阳湖模型试验研究基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馆等高端服务产业项目。
四、5321工程
2013年11月25日,省委尚勇副书记在支持共青城发展领导小组第九次全体会议上提出要打造“53211”工程。“5”是指电子商务基地、移动终端基地、服装创意基地、动漫软件基地、观光农业基地;“3”是指现代大学城、文化娱乐城、国际服装城;“2”是指创新创业孵化中心、现代金融服务中心;“1”是指国家综合保税区;“1”是指中国青年企业家峰会。
附:请点击:共青先导区优惠政策
原文时间:2014/3/25